查看原文
其他

《风景园林》2021-11专题导读 | 景观考古与遗址保护

《风景园林》 风景园林杂志
2024-08-31

全文刊登于《风景园林》2021年11期 P10-54


景观考古学的产生是为了避免考古工作过于关注遗址本身而忽略周边环境和区域背景的情况。经过长期发展,主要包括了景观的历史演变、景观的复原和景观的社会学研究等诸多方面。聚落、城址、宫室、陵寝墓葬等遗址尤其是大遗址“反映了古代历史各个发展阶段涉及政治、宗教、军事、科技、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水利等方面的历史文化信息,具有规模宏大、价值重大、影响深远特点”。景观考古和遗址保护的结合,为研究当时较大尺度内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社会结构的相互关系提供了可能,也为当下的城市遗产保护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

——本期专题组稿人:北京林业大学郭巍教授


遗产廊道的深刻鉴别与再发现——日本线性历史景观研究中的历史地理学先发探查与解析

钟翀


Keywords

关键词

遗产廊道;历史地理学解析;日本古驿道;景观考古学

查看开放科学计划    


Synopsis

重点提要

日本的古驿道系统、古代城市路网等遗产廊道的深刻鉴别及创造性再发现表明:基于历史背景考察、文献记录核检、大比例尺地图与现场实勘比定等复合分析的历史地理学先发探查与解析方法,对于线性景观的历史演变与复原研究来说,是一种既具研究效率又不可或缺的分析手段,对中国开展景观考古研究与大遗址保护也深具启发意义。

Outline

文章梗概

1 古代日本“七道”系统的再发现

2 关于“七道”遗存的近代实测地图查证

3 日本史地学对于遗产廊道的先发探查及其启示

4 余论


野后驿家至上野国府间发现的东山道遗迹

古平城京遗址的航片解读图(左)和复原路网图(右)


遗产景观的韧性设计——历史庄园景观保护与发展的景观导向区域设计方法

著:(荷)斯特芬·奈豪斯  (荷)保罗·西森  (荷)爱丽兹·斯托默 - 斯密斯  译:张清然  校:蔡佳秀


Keywords

关键词

韧性景观规划管理;区域景观设计;文化遗产景观;遗产庄园景观;利益相关者参与

查看开放科学计划    


Synopsis

重点提要

介绍了基于景观的区域设计方法。这是一种针对乡村住宅、城堡和庄园等遗产的空间组织与设计方法,强调在景观语境下,分层并跨尺度解析遗产的历史演进过程。这种空间视角着眼探讨不同利益相关方和牵制力如何在具体物质空间上影响地区发展并塑造地区特征的同时,也被它们影响和塑造着。

Outline

文章梗概

1 介绍

2 作为文化景观的庄园景观

    2.1 自然环境层

    2.2 人类的调整与干预层

    2.3 文化、组织和政治层

3 庄园景观的历史

4 实现富有韧性的庄园景观

5 案例研究:3所 Living 实验室

    5.1 气候适应:Baakse Beek遗产庄园景观实验室

    5.2 遗产旅游:Gelders Arcadia 遗产庄园景观实验室

    5.3 空间碎片化:Twello 遗产庄园景观实验室

6 空间设计的作用

7 总结


1810 年意大利都灵庄园景观,一个区域性设计的国土系统——通过轴线组织的皇家住宅、花园、猎场和农场

荷兰的庄园的分布与地质形态特征和水网布局密切相关


基于景观考古学的皇家祭天遗址探析——以北魏坝顶圜丘为例

赵忆  周娉倩  许超然  刘庭风*

Keywords

关键词

景观考古学;皇家祭天遗址;风景园林;天文考古学;北魏圜丘;遗址保护

查看开放科学计划    

Synopsis

重点提要

为探究皇家祭天遗址所反映的空间特征与文化特征,以北魏时期蜈蚣坝圜丘遗址为例,通过景观考古学的“遗址还原—信息解读—特征归纳”研究方法,借助ArcGIS、Global Mapper软件与卫星影像图,直观地呈现空间环境、遗址结构和社会关系。

Outline

文章梗概

1 景观考古学在祭天遗址分析中的应用

    1.1 国内外相关研究回顾

    1.2 基于景观考古学的皇家祭天遗址研究框架

2 皇家祭天遗址综述

    2.1 皇家营建中的祭祀场所

    2.2 皇家祭天遗址的典型形制

3 北魏坝顶圜丘遗址与周边环境的关系

    3.1 北魏国家祭祀体系与宫苑、城市、乡野建设

    3.2 坝顶圜丘与山脉、城池

    3.3 坝顶圜丘景观视线与天的呼应

4 北魏坝顶圜丘遗址的性质与特征

    4.1 遗址形制

    4.2 景观特征 

        4.2.1  中原与鲜卑文化交织的祭祀景观

        4.2.2  因就山形水势的边防景观

5 结语


南郊圜丘变迁示意图

辽宁牛河梁三重祭坛(左)与安徽霍山戴家院祭坛(右)


汉代西域屯田景观空间考古研究——以米兰遗址为例

骆磊

Keywords

关键词

屯田景观;空间考古;卫星遥感;米兰;丝绸之路

查看开放科学计划    

Synopsis

重点提要

从景观角度出发,利用空间考古研究方法揭示了米兰屯田的基本模式和空间结构,研究结果对于汉代西域屯田的认知具有窥一斑、知全豹的指示作用,为今后进一步剖析2000多年来西域地区屯田戍边政策的军事价值、史地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与地缘政治价值提供了科学依据与研究基础。

Outline

文章梗概

1 研究背景

2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2.1 研究区概况

    2.2 数据来源及其预处理

3 研究方法

4 结果与讨论

    4.1 米兰屯田灌溉渠系景观考古分析

    4.2 米兰屯田规模景观考古分析

    4.3 米兰屯田空间结构的景观考古分析

5 结论


基于国产 GF-1 卫星遥感影像解译得到的米兰屯田灌溉渠系分布图

米兰屯田景观 MODES 三维示意图


基于最大熵模型的通天河流域岩画景观分布研究

张宇程  何捷*

Keywords

关键词

景观考古学;最大熵模型;岩画;空间分析;考古遗址预测模型;通天河;人地关系

查看开放科学计划    

Synopsis

重点提要

在景观考古的视角下,岩画的分布特征可以作为理解历史环境变迁和人地关系演化的重要切入点。以青海玉树通天河流域岩画景观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分析技术提取影响岩画分布的潜在变量信息,构建岩画遗址预测的最大熵模型,通过不同岩画群分布的影响因素变化揭示通天河流域早期人类生活变迁与对环境的适应情况,并结合预测结果为通天河流域岩画景观保护范围划定提供依据。

Outline

文章梗概

1 研究区域与对象

    1.1 通天河流域岩画概况

    1.2 通天河流域岩画群划分

2 研究方法

    2.1 模型变量

        2.1.1  高程、坡度、地形起伏度和坡度变率

        2.1.2  河流可达性和遗址点可达性

        2.1.3  视域

        2.1.4  植被

    2.2 变量相关性分析

    2.3 最大熵模型

3 岩画分布预测模型

    3.1 流域总体特征

    3.2 岩画群特征

        3.2.1  楚玛尔河汇入点岩画群

        3.2.2  登额曲河汇入点岩画群

        3.2.3  细曲河汇入点岩画群

        3.2.4  称多河汇入点岩画群

    3.3 岩画分布变化解释

4 岩画分布预测与模型应用讨论

5 结论与展望


通天河岩画的 K 均值聚类分析

通天河流域各岩画群分布 


恐龙遗迹公园

NFO 事务所

Synopsis

重点提要

1992 年,在伊斯特里亚贝尔海岸的科洛纳湾发现了恐龙骨骼。位于蒙·佩林露营地中的恐龙遗迹公园(Paleo Park)是一个以激活贝尔海岸的这一考古遗迹为目标的综合体。恐龙遗迹公园正在成为一个优秀的景点范例,不仅通过真实且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实现了商业目标,更是以一种充满趣味性的方式体现出教育功能。


俯瞰恐龙泳池

从泳池望向恐龙雕塑






相关阅读:

《风景园林》2021-11刊首语 | 郑曦:景观考古与大遗址保护

《风景园林》2021-11目录 | 景观考古与遗址保护 | 气候变化与绿色基础设施

新刊速览 | 《风景园林》2021-11 景观考古与遗址保护 | 气候变化与绿色基础设施



完整深度阅读请参看《风景园林》2021年11期

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店铺购买

微信编辑 刘芝若

微信校对 王一兰

审核 曹娟


声明

本文版权归本文作者所有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如需转载请与后台联系

欢迎转发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风景园林杂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